企业全员生产维修(TPM)流程介绍 1.全员生产维修(TPM)理念 1.1 什么是全员生产维修(TPM)? 全员生产维修(TPM)是一种维修工作流程,可看作是针对于机器的“医疗技术”。其目的就是要显着地提高生产率,增强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满足感。 TPM使维修成为了企业经营中较其必要和关键的核心,而不再被看作是无利可图的活动。维修停工期按计划被安排为工作日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完整部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意外情况和非计划维修工作降到较低限度。 1.2 为什么要实行TPM? 引入TPM主要是为了达到如下目标: l 在快速运行的经济环境下避免浪费; l 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l 降低成本; l 用尽可能快的时间进行小批量生产; l 出售无缺陷产品给顾客。 1.3 TPM与 TQM TPM工作流程与当前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TQM)工作流程是非常相似的。许多在TQM中应用的工具用于实现和优化TPM,如员工授权、建立基准、文档等等。二者的相同点如下。 1. 都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全面授权; 2. 员工必须被授权以进行纠错活动; 3. 二者均是长期作业,TPM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进行贯彻,并且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员工心中对工作责任感的波动也需要时间。 TQM和TPM之间的不同点总结如下表。 项目 TQM TPM 主体 质量(输出和结果)。 设备(输入和原因)。 达到目标的关键问题 管理实现系统化,其倾向于软件。 员工参与,其倾向于硬件。 目标 百万分率级别的质量等级 避免损失和浪费 1.4 TPM的历史 TPM是日本提出的一种理论。TPM的起源可追溯到1951年预防性维修刚从美国介绍到日本。1960年,Nippondenso成为**家在企业广泛应用预防性维修技术的公司。预防性维修理论强调,生产人员使用机器制造产品,而维修人员致力于维护这些机器,但是由于Nippondenso公司的自动程度较高,导致维修人员缺乏,使维修成为一个难题。所以管理人员决定由生产人员来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这是一种自治性维修活动,是TPM的一个特点),而维修人员只需要执行一些必要的维修工作。 这样Nippondenso公司在实施预防性维修后,又实施了由生产人员执行的自治性维修。同时,维修人员通过在新设备上实施或在新旧设备上联合实施专业调整工作以提高其可靠性,从而产生了改进性维修的概念。这样预防性维修、自治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共同孕育了生产维修这一概念。生产维修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和设备的效率达到较佳值,生产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较优。 由于Nippondenso公司在当时就实施了质量循环工程,并使所有的员工都参与执行生产维修工作的活动,从而在发展和实施TPM方面做出了**贡献,被日本企业工程师协会(JIPE)授予**企业奖金。这样丰田公司麾下的Nippondenso公司就成为**家成功实施TPM的公司。 1.5 企业进行TPM的具体目标 P:OPE(整体企业效能)至少达到80%; OEE(整体设备效能)至少达到90%; Q:按程序进行操作,因此客户不会产生抱怨; C:生产成本降低30%; D:向客户发送货物时达到**的成功率; S: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M:提议的数量增长3倍。培养一批具有多技能和适应力的工人。 例:**企来TPM目标 项目 现状 目标(一年后) 1.减少故障 1053件/月 50件/月 2.设备故障频度 1件/100小时 0.2件/100小时 3.设备故障强度 1.7% 0.5% 4.非稼动时间 5100分钟/月 2550分钟上/月(减少50%) 5.设备稼动率 80% 90% 6.减少工序不良率 3.5% 0.3以下 7.节省能源 ** 75%以下 9.改善提案件数 3件/年.人 10件/年.人以上 10.事故频度 15件/万小时 6件/万小时 总之,TPM可以用下表作一简要介绍: 实施TPM的动机 1. 采用寿命周期方法以全面提高生产设备的性能。 2. 通过有效地激励工作范围已扩大的工人来提高生产能力。 3. 通过自发的小团体活动来确认故障原因,或对企业和设备做适当的调整。 TPM的特点 TPM与其他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人员也参与了维修工作。“我(生产人员)操作,你(维修部门)修理”的概念被放弃。 TPM的目标 1. 在机构中的所有任务领域,实现零缺陷、**、零事故。 2. 团结机构中各层次人员。 3. 通过不同的班组减少缺陷和自行维修。 TPM的直接好处 1. 提高生产能力和OPE(全面企业效率)1.5或2倍。 2. 消除客户抱怨。 3. 减少生产成本30%。 4. **满足客户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发送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 5. 减少事故。 6. 采用污染控制设备。 TPM的间接好处 1. 企业员工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信心。 2. 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洁、舒适。 3. 生产人员对改革持欢迎态度。 4. 通过团队工作达到目标。 5. 新的理念在机构各领域顺利展开。 6. 知识和经验共享。 7. 工人对于机器的拥有感。 2.企业中引进TPM的步骤 阶段A——预备阶段 步骤1——管理者向全体人员宣布机构中将引进TPM 在该阶段高层管理者的正确理解、承担任务和积极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当向全体人员宣布后,高级管理者应当了解工作流程。在内部刊物上公布,在黑板上公布。如果必要的话可以给所有的相关人员发一封信。 步骤2——进行TPM方面的基础教育和宣传 根据需要安排培训工作。某些人需要深入培训,而某些人只需要了解这一概念。带领相关人员去成功实施TPM的地方参观。 步骤3——建立TPM和部门** TPM包括改进、自治维修、质量维护等工作。当**建立后,它应当关注这些需求。 步骤4——建立TPM工作体系和目标 为了成功每个领域现在都建立了标准,并制定了目标。 步骤5——使其制度化的总体计划 当TPM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后,下一步就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制度化。通过预防性维修(PM)获得效益就证明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 步骤B——引进阶段 举行一个仪式并邀请所有的人员。供应者知道我们需要从他们那里获得合格产品。有可能成为我们客户和兄弟单位的相关公司和附属公司对此也很关注。有些人将会向我们学习,有些人将会帮助我们,由于我们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关注,客户将会与我们保持联系。 阶段C——执行 在该阶段有八项活动需要执行,这些活动被称之为实施TPM活动的八大支柱。这些活动中有四项是关于建立生产效率体系的,一项是关于新产品和设备的基本控制体系的,一项是关于提高管理层效率的,一项是对于安全、卫生等工作环境问题的控制。 阶段D——制度化阶段 到该阶段所有的相关活动都进入成熟时期。现在就是我们从预防性维修(PM)中获得效益的时候了。同时考虑一下在你采取该活动时所达到的挑战性水平。